0010420453_bc_01

海上教堂是一部以西班牙中世紀為背景,氣勢磅礡,結構宏偉的小說。他描寫了地位低下的農奴追求自由,反叛階級壓迫的動人故事。看到嗜讀網介紹的內容自然會令人聯想起同樣是描寫中世紀興建大教堂的聖殿春秋,然而真正讀了這本書之後才發現它們想要述說的東西完全是兩回事。
聖殿春秋是充滿了歷史詭詐的陰謀,還有大教堂的建築史。它是傳統歷史小說的角度有宮廷政治,有教庭陰謀,緊張刺激。而海上教堂比較是從庶民的角度來描寫,它像是一部中世紀的生活史,把當時的制度習俗社會關係透過小說位我們重現了中世紀的生活細節。
當然故事的重點在於主角亞諾一家兩代如何掙脫枷鎖追求自由的故事,但我特別感興趣的是裡面關於女性的角色。書名雖然叫做海上教堂,但他並不像聖殿春秋那樣以圍繞著蓋大教堂周邊的故事為中心,相反的在這本書裡面除了曾經稍微提到如何蓋教堂之外,教堂始終像是這個故事裡的一個模糊卻一直存在的背景...一如劇中母親的角色一般。
我國中的時候曾經看過一部香港電影叫做”法外情”這部電影描寫了一位不幸的母親在生活逼迫之下,將自己的孩子交給孤兒院收養,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而母親最後淪為妓女並因故誤殺了嫖客,在陰錯陽差之下兒子成為了母親的辯護律師,在兒子高明的辯護技巧之下,母親眼看就要無罪開釋,但此時對方使出殺手鐧,要證明律師與被告是母女關係,企圖因而使律師辯護失效,為了這位母親的性命,孤兒院的修女因而撒了謊,但也使這對母子因而永遠無法相認。這部電影在當時相當轟動,使劉德華從電視轉戰電影之路從此一路順遂,為了彌補這對母子的遺憾好像還拍了蛇麼法內情法中情的續集電影,但這兩部我就沒看過了。之所以提到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本小說裡面恰好有相似的內容,稍有不一樣之處是在不是為了拯救母親的性命才讓母子不能相認,而是為了拯救兒子的性命~~這樣的劇情筆法外情更加符合了”母親之道”的一貫性。荷蘭學者伊恩.布魯瑪所寫的”鏡像下的日本人”裡面的永恆的母親和賣春術等文章分析了日本的母親崇拜文化,裡面有許多關於日本電影,電視劇和漫畫的劇情中,母親為子女犧牲的情節與法外情的故事也有驚人的相似(或許法外情正是參考了這些”母親之道”的電影),子女尋求著生命中缺席的母親,而母親卻因故無法相認~~台灣和後來轟動於中國的小品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改編自民間故事瘋女十八年)亦是如此。母性崇拜幾乎是所有原始社會的一個共同主題,日本的天照大帝,台灣的媽祖,道教的王母娘娘,皆是對母性形象的一種崇拜…比之父權的嚴厲階級控制,母性溫暖包容的力量更接近一般人民的信仰需求,或許正因為如此佛教的觀音才會由無性別的神明變成女性特質明顯的神明,也因此在一神信仰如此嚴格的基督教,瑪利亞才能成為聖者,甚至成為主要崇拜的對象(天主教)。


幻想中的女人,不需要劃分成母親與妓女,他們可以是同一人;妓女經常真的是聖母瑪利亞。傳統上,妓女有時被比做是佛教的神祇,就像慈悲女神觀音菩薩,顯然這是其來有自的。
鏡像下的日本人—伊恩布魯瑪
在中世紀那樣艱困的環境底下,人們要對抗的不單是來自大自然的威脅,來自瘟疫傳染病的威脅,同時也要對抗來自領主的壓榨,大大小小戰爭的浩劫,甚至是宗教法庭的審判,那樣的生命轉瞬即逝,出來如花,飛去如影,多有患難;人們所能仰望的只有上蒼的仁慈,更明確的說來,是如母親一樣的仁慈。海上教堂是描述勇敢的亞諾父子追尋自由,反抗威權不公的故事。但或許也可以說是亞諾尋求母親身影的故事,尋求在那嚴酷的時代裡能溫暖包容一切的身影,母親成了妓女,妓女變成了母親,事實上她們是同一種形象,慰藉了那時代一些痛苦的心靈,況且,聖奧古斯丁不是說過~~只有上帝才能審判娼妓!!亞諾母親的犧牲,補完了亞諾心中始終空著的那一塊拱心石,那個由妓女回歸的母親才是亞諾的聖母,那個溫暖包容一切的心靈,才是真正的海上教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carus03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